自我畢業之後,從事的工作,一直都要廣泛的跟人群接觸,最近碰到一個有趣的問題:到底是叫我Kevin還是叫我敦國。
老實說,當我介紹自己的時候,我覺得應該行不改名坐不改姓,光明正大的跟人講出自己的名字—符敦國。
Kevin是膩稱,或是碰到不會中文的老外才會使用。
但是最近碰到一些有趣的場合,明明是在台灣,又都是台灣人,為什麼大家要用英文名字自我介紹或是相稱呢?
為什麼我不喜歡用英文名字,有以下幾個原因:
1. 誠信問題:
不管是找工作或是見客,大家都會說,誠信第一,真心待客。跟客人見面,當然要告訴對方真實的名字。如果一個業務跟我見面,自我介紹時說:「我是小明。」「叫我Steven。」我第一個直覺會認為,你連名字都不想跟我講,信不過我,那我們還有啥好談呢?
2. 撞名或記憶問題:
台灣人常用的英文名字大概就是那幾個,在科技公司裡頭常會碰到一堆Jessica、一堆Steven。用英文名字,常會造成這方面的困擾甚至張冠李戴的誤會。一方面會降低對方的印象,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客戶困擾。相信你可能跟我一樣,都曾經打電話到某公司的總機,說要找Steven,總機小姐問你是哪個Steven,你傻在那不知該怎麼辦的狀況。
3. 正式使用上的問題:
寄信、寫合約、印製名錄…等等。都是需要正式的名字,過去辦活動時,也曾碰過一堆人在那邊想,到底Steven的中文名字是啥?唉~一開始就用自己的本名不就好了嗎?
那到底為什麼有一堆人,堅持要用英文名字呢?根據我的觀察,有以下原因:
1. 自己的中文名字不好記、不好念、不好聽:
這真的得怪父母,取名字的時候,幹嘛不取個好念的,偏偏要取這種鳥名字。有這種問題困擾的朋友,我真的很同情你。
2. 不想讓人知道我的名字
突然被怪怪的人,問自己的名字,給人家個膩稱代號,的確情由可原。
3. 叫我英文名字,這樣感覺比較輕鬆:
在pub、球場或是一些不大正式的社交場合,用英文名字或膩稱似乎比較輕鬆點。
講了這麼多,我個人專業的建議是,如果在正式的商業場合或是跟男女朋友的爸媽見面,這種十分注重誠信的場合,你一定要告訴對方自己的真實名字,不過你可以做這樣的變通:
「您好,我叫符敦國,您也可以稱呼我Kevin.」這樣似乎上述兩面的效果都可以達到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