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幼獅文藝2008四月號
從
【人人有叛逆 只是早晚的問題】
我從小就是乖寶寶,功課雖然說不上是名列前矛,但至少不用父母擔心。我在十八歲之前,唯一一次跟我爸媽比較「嚴重」的爭執,是我國中時打棒球打得有點著迷,以致成績往下掉十名,因此爸媽判我「球監」,把球具通通鎖起來,為次我們冷戰兩個多月,到下一次段考我成績又回升了,我爸媽才又把球具還給我。
相較於我這種乖寶寶,我姐的問題就嚴重了點。我姐很聰明,國小成績都是前三名,不過那是因為學校老師在外面偷偷補習的假像。(十多年前這很普遍,現在教育局查很嚴,已經不多見了。)但是上國中後,沒有老師在外洩題,要靠實力念書考試,我姐的成績便一落千丈,總是後面三名。這讓我爸媽很煩惱,你也可以想像得到,每天我姐回家,爸媽就要開始念、開始盯她的成績,有時一個不小心言語失當,一場爭執就爆發了。這樣的日子過了六年,還好我姐總算考上了個私立大學,我姐跟爸媽的關係才慢慢改善。
我姐進大學後兩年我進了成功大學,這是我第一次離家求學。我爸媽基本上都很信任我,當然,兒子遠在台南,身在台北的他們也很難管到我。我是個很節省的人,也不會亂花錢的人,我父母也很信任我。這幾年很少回家,即使是寒暑假,我也大多待在台南。
我當兵的時候,是在消防隊擔任緊急救護員,服役於台北市的安和分隊。週休二日,回家也方便,我跟父母的衝突就在這個時候很激烈的發生了。食、衣、住、行樣樣都能吵,我發現在我去成大念書的這五年,我改變許多了,然而我的父母沒有跟我一起經歷這段成長,他們還是把我當作五年前那個單純高三生,疏不知在成大的這五年,我改變甚多。尤其是我的父親,他是四十四歲時才生下我,我們的代溝尤其多。為了避免更多的衝突我決定搬出去住。反而這時,姐姐跟爸媽反而很能溝通,常在一起說說笑笑。這時我也發現,跟我一樣出外念書的高中同學,在學成返家後,也都面臨了同樣的困境。有些高中同學,大學是在國外念的,回來台灣後跟父母吵得更是激烈。
所以「判逆」其實只是子女跟父母在觀念上或是溝通方式上,有很大落差的某一時期,只要彼此能找出方法,渡過這一陣痛期,美滿幸福的生活還是可以期待。在我們家的例子你會發現,叛逆越晚發生,反而越難解決。
【不溝通也是一種溝通】
我跟父親的衝突一直無法妥善的解決,尤其是我當兵退伍後。他對我的工作和生涯規劃很有意見。他希望我去公家機關或國營事業做事(他做了一輩子的公務員),但是我很不喜歡公務員的工作。他希望我在國內念個研究所,但是我想出國念書。他又認為出國要花大錢,我是在痴人說夢。那一陣子,我很討厭回家,幾乎看到他都不想和他說話,把他當空氣一樣。這讓我感覺很罪惡,但是我知道我沒有其他的辦法可想。他是個固執的老人,我是個有夢想就一定要去實踐的人,越講只會吵得越兇。
我決定效法美蘇兩國二次大戰後的作法—「冷戰」,或許時過境遷,等一段時日之後,雙法的想法都有了改變,我們之間的柏林圍牆也會有倒下的一日。只是很不幸,在圍牆倒下前,我爸先倒下了。兩年前他重度中風,成了無法和人溝通的植物人,在病床上躺了快一年後過世。我很難過,在他生前無法好好跟他溝通。
或許有些年輕朋友,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,我不希望我的遺憾發生在各位身上,我在我朋友圈裡搜羅了一些資料和方法供各位參考參考。
【要改的是溝通方式 不是觀念】
你可能愛聽周杰倫的RAP,你父母可能喜歡聽費玉清唱歌。大家對這樣的觀念差異應該不意外,也知道這是起因於彼此成長的環境不同,應該也不會試著想去「糾正」對方。所以這樣的觀念差異,在你家並不會造成衝突。
但是如果你的父母認為你(男生)該念工學院比較有前途,你卻想念中文系,那很可能會吵翻天了。跟聽歌不一樣的地方是,在這裡因為雙方都想去改變對方的觀點,所以會產生很大的衝突。
因此在改善與你父母的關係時,請你先想清楚。問題到底是出在觀念差異,還是溝通方式不良(通常兩者都會有)。接下來,在去改變溝通的方式,去改變他們的差異。而不是用你慣用的溝通方式,只是改變說服的內容,一直去灌輸他們。換言之,就是要繞道溝通就對了。下面是我目前看到最有效的兩種迂迴策略:
【時空差距所塑造出的代溝】
像我去念大學這段期間,跟父母的關係產生了空窗期。五年後,我變了個人回來,互相當然不能適應。這個時候,雙方常出現的衝突語言有:
「現在長大了,翅膀硬了啊?」
「你去看看其他家的小孩,哪個跟你一樣。」
面對父母有這樣的情節,我們的確要讓他知道,我們長大了,跟過去不一樣了。我們夜歸會知道保護自己的安全,最近花錢兇可能是為了買電腦而不是去吸毒,剛去完KTV回來所以滿身煙味,但是我並沒有抽煙。
其實現在的年輕人也很倒楣,新聞媒體老是喜歡利用聳動的標題以偏蓋全,像是:「大學生犯毒」「高中生暑假下海從事性交易」。這些都是個案,但是卻會讓為人父母的以為在我們這一輩這是常態。在缺乏信任之下,難免管東管西的,也會造成言語上的衝突。
目前為止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,讓他們認識你的「好」朋友。首先,當父母認識你的朋友之後,並且認同你的朋友之後,他們當然會比較放心,知道自己的子女不是跟匪類來往,交往的都是好人家的子女。當你回家,父母問你去哪的時候,你回答:「跟阿明去唱歌。」他們知道阿明是好孩子,自然也不會多追問許多。
另一方面,一代跟一代之間真的有許多代溝是很難溝通的。你要讓父母知道你不是怪胎,是這一代的年輕人都這麼想。所以這時候,如果你父母多多認識你的朋友(或是年紀跟你相近的表堂兄弟姐妹),他們就會慢慢知道,很多時候真的是每一代觀念不一樣,並沒有絕對的是或非的問題。
【想辦法拐你爸媽去上成長班】
後來我有機會姻緣際會接觸到這樣的「成長班」,發現到這樣的成長班對親子溝通也很有幫助。現在成人教育發達,到處都有社區大學,也有很多志工團體。你的爸媽之所以覺得你「怪」,除了可能沒有比較對象之外,也可能在跟你溝通的過程當中缺乏討論或參考的對象。
在社區這樣的成長班,會召集很多社區裡的爸爸媽媽,大家一起討論子女的問題。很多父母去過這樣的討論之後,發現到原來其他父母也會面對這樣的問題,因此他們也開始「見怪不怪」了。再者,在這樣的成長班,父母彼此可以集思廣義,想出更好更有效跟子女溝通的辦法。畢竟像我們這樣的晚輩,或是你的同儕是不可能建議或改變你的父母跟你的溝通方式。但是在這樣一堆爸爸媽媽的成長班,透過互相觀摩,他們彼此間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。
當然你的父母可能會覺得他們沒必要去這種團體,那我只能請你運用點智慧,拐他們進去吧!
【不要讓不幸發生在下一代身上】
我一向喜歡強調我的文章跟演講絕對實用,所以我不會告訴你:「世界上沒有說不通的事,只看你有沒心。」「只要你肯誠心去溝通,對方一定會明瞭的。」
如果上面這兩句屁話是真的,那這世界的規則或許也太簡單了點。世界上的確存在著許多無法溝通協商的難端。如果很不幸,你跟你的父母真的沒辦法溝通,也用上了「不溝通也是種溝通」的手段。最後我只能開導你,別讓你跟你父母之間的不幸發生在你跟你下一代的身上。好好檢討你跟你父母的衝突點,甚至寫下來,告誡自己以後我不要當這樣的父母。那麼這段不幸,也有了它的代價了。
【我們的父母不好當】
我想本雜誌的讀者的父母可能是四五年級生居多,很客觀的說,這些父母真的很不好當。台灣在民國六十、七十年代有很大的變化,從農業社會快速轉型到工商業社會;大學錄取率從兩成衝到了百分之百;政治從封閉的威權統治到自由民主,當然還要再加上十年前改始的網路電腦革命。在很多國家可能需要一百年才會完成的改變,在台灣三十年就速成了。光是Windows把XP變成Vista,已經讓一堆人很不爽罵翻天了,更何況要咱們的父母在觀念上,要這麼迅速跟上社會變遷的腳步,那真的很辛苦。在你要跟父母溝通之前,不妨先把你當成你的父母,試想他們受過的教育,經歷過的事件,或許你也不會意外,他們為什麼會這麼「怪」了。
費玉清跟周杰倫都能合作「千里之外」,那麼,請相信自己也能跟父母一起共創未來。
我的新的部落格的網址(要記得改ㄛ~)
http://kevinfu.blog.youthwant.com.tw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